川籍服刑人员泪流满面返乡我省监狱系统积极安抚帮助川籍服刑人员本报记者 蔡亮
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着在我省各个监狱的四川籍服刑人员的心,他们时刻挂念着家乡和亲人的情况。面对灾情,我省监狱系统迅速行动起来,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对广大灾区籍服刑人员展开帮教,让他们在高墙里同样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关爱。
多管齐下 稳定情绪 “家里受了灾,我觉得自己很没用,一点忙都帮不上。我现在很恨自己,每天心里都很烦躁,全身没力气。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睡着就做恶梦。”5月16日上午,在浙江第二监狱川籍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干预现场,一位服刑人员向心理咨询师诉说着自己的心理状况。“地震是天灾,并不是你的错,你不需要自责。现在,你们需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你就是积极改造,这才是对受灾家人最好安慰。”心理咨询师当即对他进行了安慰和疏导。渐渐地,这名服刑人员紧锁的眉头打开了。当天,共有27名服刑人员接受了心理干预。 地震发生后,我省各监狱迅速启动服刑人员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一些监狱至今已开展心理疏导数百次。一大批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民警利用自己的专长,采用情绪宣泄、认知调整等专业手段,对出现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川籍服刑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有效帮助服刑人员消除和缓解了不良情绪。 为了让灾区籍服刑人员能早日了解家乡的情况,这些天来,各监狱的亲情电话全部开通,以满足服刑人员的需要。南湖监狱是我省关押川籍服刑人员人数最多的监狱,在专用亲情电话已经满负荷的情况下,该监破例组织部分服刑人员通过民警办公室的电话,及时与家乡取得联系。一些监狱还拨出专项经费,为电话卡里没有钱或尚未办理电话卡的服刑人员充卡办卡。对于一时没能与家人取得联系的服刑人员,不少监狱还安排民警通过其他渠道帮助其了解家中受灾情况。 各监狱还安排服刑人员每天收看电视新闻,了解救灾的最新进展。
宽严相济 特事特办 “真没想到会这么快回家,我还能赶上抗震救灾呢”。5月20日下午,十里丰监狱一监区川籍服刑人员陈某接到减刑裁定书和释放证明书时,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按惯例,减刑都以月计算,判刑四年的陈某深知这一点,但这次他却被减刑九个月二十八天,比正常情况多减了二十八天。 陈某的家位于四川省射洪县,这次也遭了灾。他说:“感谢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心,感谢监狱的改造政策,我回去后一定好好做人,积极投入家园的重建。” 5月21日上午9时30分,省一监八监区川籍服刑人员杨某也换上了监区为他准备的新衣服。这是他的新生时刻,当警官通知他领减刑裁定书时,他愣住了。因为,不久前监狱减刑公示时,为他呈报的是减刑四个月,他在心里早就算过了,如果法院为他减刑四个月,那么新生的日子应该是6月25日,而摆在他面前的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书分明写着,减刑五个月零四天。法院的减刑日期是5月20日,就是昨天。 同一时刻,吴某、吕某等4名川籍服刑人员也收到了提前到来的减刑裁定书,他们的减刑期限分别比呈报的提前了一个月零五天、十七天等。 为了让受灾地区的服刑人员早一天回家抗灾,对符合减刑条件的川籍服刑人员,十里丰监狱、省一监特事特办,提前整理减刑材料并向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衢州中院同样特事特办,接到材料和减刑建议书后,当天就作出裁定,比正常情况提前了10天左右。不少服刑人员表示,特事特办是监狱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解困济困 彰显关爱 “谢谢!谢谢政府对我们四川籍服刑人员的关心,我们定会好好改造,争取早日新生,重建家园!”5
月19日下午,刚刚参加完监狱组织的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哀悼会后,长湖监狱川籍服刑人员杨某就从监狱副政委黄木贞手里领到了一笔500元的补助金。与杨某一起受到补助的还有家中受灾的其他33名四川、甘肃籍服刑人员。 5月21日,在省一监,刚刚接到释放通知的5名川籍服刑人员因为家中遭灾,连新生的衣服和回家的路费都无法准备。可他们随即就领到了监狱专门为他们购置的新衣服和车票。在临上车前,送他们去车站的监狱教育科领导还把为每人准备的450元路费和监狱长特批1000元慰问款送到了他们手中。 登上火车后,他们泪流满面地对前来送别的民警说:“感谢政府,感谢警官,我们一定不辜负期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重建家园,为家乡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中遭灾,使不少川籍服刑人员的生活陷入了困境。为此,各监狱有序开展解困济困活动。对于家中受灾的服刑人员,相关监狱或监区、分监区通过服刑人员帮困基金等途径,对他们进行了爱心帮助。
|